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也是人们日常烹饪美味佳肴不可或缺的一员。几乎顿顿食物都离不开食用油。所以食用油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饮食安全,相应的食用油的检测也应该细致化、标准化、常态化,那么日常食用油都需要检测哪些项目?用什么方法呢?
食用油检测项目
食用油检测项目需要检查:食用油的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铅、总砷、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杂质)、过氧化值、加热试验(280℃)、含皂量、酸值(酸价)、烟点、棉籽油中游离棉酚含量、熔点、冷冻试验、溶剂残留量、黄曲霉毒素B1、抗氧化剂(BHA、BHT),才能判断出来食用油是不是安全,否定国家规定的标准。
食用油最基本的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食用油色泽:质量上乘的食用油可以根据颜色加以辨认。像豆油、花生油应是淡黄色;菜籽油、棉籽油一般为黄色或者淡黄色;被称之为“天然色拉油”的小磨香油是红铜色。他们都应该是清澈、透明状。加过米汤、红薯汤或其他含有淀粉的食用油色泽浑浊、透明度差,甚至会有轻微的发蓝。
食用油味道:在辨认时取少许用舌尖辨别味道,豆油一般有比较浓郁的豆腥味、花生油有较浓的清香味、香麻油有扑鼻的香味、菜籽油有清淡的菜籽香。专家还提示,把各种食用油加热到50度左右更加容易通过味道来鉴别,发现味道不纯或者有苦涩、酸、麻等异味,表明这种食用油掺有杂质或者已经过期变质,是不能食用的。
食用油冷冻:方法十分简单,将一个干净无色透明的玻璃瓶中装满食用油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来观察颜色,如果整个瓶子里的食用油颜色一致,说明该油质量纯正、没有杂质。如果颜色有明显分层,说明该食用油中加有其他不同类的食用油或其他杂质。
食用油加热:将食用油倒入锅中加热,在150度左右,含水量大的食用油泡沫多且会有吱吱吱的响声,变质后的食用油还会有异味。质量好的食用油加热时泡沫少,味道醇香。如果锅底有焦糊现象,说明食用油中加有淀粉类物质。
检测食用油对应安全指标:
食用油中总极性物质的含量(即%TPM)可作为衡量油脂品质的一个好指标,因此,许多国家将食用油煎炸过程中总极性物质含量在24%~30%作为法定界限。我国对煎炸油脂安全性极为重视,早在1986年颁布第一部食用植物油煎炸卫生标准;1996年进行第一次修改和补充;2003年进行第二次修改,为GB7102.1-2003,其中规定极性组分含量≤27%。
深芬仪器CSY-SDC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利用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的导电能力不同,通过测量两极的电价差,精确判断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的百分比,可以在几秒钟时间内准确计算食用油脂中极性组分的含量。
食用油主要检测酸价和过氧化值(值越高表示油酸败严重)以及是否是地沟油。酸价是指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指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着油的长期储放和光照,接触空气,高温等环境的影响,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也就是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从而使过氧化值增大,从而影响油的食用品质和质量。过氧化值越高表示油酸败越严重。
深芬仪器CSY系列食用油酸价检测仪、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仪可以简单快速定量的对食用油进行检测和筛查。确保食用油的品质质量安全达标。